寵物用品-狗糧發展史
時代總是在不斷發展,在寵物用品这个问题上,中国人和教育孩子一样的态度:要么过于娇纵溺爱,要么有些简单粗暴。在广大农村地区和三线城市依然一无所知的喂养家食的同时,北上广等许多宠物主人开始疯狂的研究寵物用品的个体化需求,在宠物的饮食上更加精细化。
【狗糧來源】
回顧這長達數千年的“寵物”曆史,貓和狗甚至是雞的“家養生活”都頗爲心酸:它們往往只能吃主人剩下的飯菜。如果萬幸,投生到貴族皇室中,恭喜,提前進入“類寵物”的時代:終于專門有人來關心飲食,當然營養口味只能按照人的品位來摸索,至少是“小竈”了。
所有的寵物都應該感謝工業革命,這場翻天覆地的革命讓人類積累並創造財富,産生了大量的中産階級,擁有財富而感覺缺乏生活情趣的中産階級們開始豢養寵物,寵物們的地位也一躍而起。
最初的宠物厨师是 James Spratt,最初的专门的寵物用品狗粮产生于1860年,从美国俄亥俄州来到英国售卖避雷针的电气技师James Spratt发现狗狗们爱吃轮船上剩下的饼干,所以他用小麦粉、蔬菜、甜菜根和肉精心搭配混合制作一种能协调营养和美味的寵物用品,虽然这个产品并不是以宠物营养科学为依据的,而是建立在推测的基础上,对于宠物来说,拥有它们独享的产品和厨师,是他们迈进宠物界的一个里程碑。
【狗糧誕生】
隨後,一家美國的公司接過了“廚師”的重任,他們以當地有限的營養知識爲基礎,推出了強化餅幹和幹碎牛羊肉面餅——幹糧的種類越來越豐富了。更幸福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新産品罐頭狗糧産生了,等到了20世紀50年代,幹制的膨化寵物食品出現了,如果有愛好美食的寵物能夠說話,可能要高呼一聲:千年等一回!
有一種說法說寵物地位的上升與上個世紀的動物權利運動有著直接關系,這場運動最早可以追溯到盧梭,在上世紀末取得了很大的勝利,他們的宗旨不僅要爲動物爭取被更仁慈對待的權利,更主張動物要享有精神上的基本“人”權,換句話說,動物應該被當作人同等看待,而不僅僅被當作人類的財産或工具,無論在法律層面或是精神層面。一些國家已經立法保障動物的權利,比如1992年瑞士法律上確認了動物爲“生命(Being)”,而非“物(Thing)”;2002年德國將動物保護的條款寫入憲法等。
顯而易見,這場動物權利運動將動物包括寵物的地位大大提高,更加明顯的,這給寵物主人提供了一種“非人類本位”的思想:寵物主人們將寵物視爲家庭的一分子,或者是夥伴。
【狗糧現狀】
寵物可算進入了揚眉吐氣的黃金年代,養寵物盛行起來。在美國,寵物用品協會最新的調查表明,55%的美國家庭擁有至少一只狗或貓,大約38%的家庭擁有至少一只或更多的狗,33%的家庭擁有至少一只貓。在美國,狗的數量大約是5500萬,貓的數量大約是6600只。而在中國的200多個城市中大約有6000萬只寵物。
自从玛氏的宝路寵物用品首先进入中国市场以后,中国在超市和专业的寵物用品商店中有数不清种类的宠物食品,而这些寵物用品又根据宠物的体型、种类和年龄等的不同有专门的区分,很多宠物的主人在宠物的吃食上花的心思并不比养一个孩子更少,也有一些宠物主人为了了解宠物喜爱食品的口感而亲自帮宠物试吃,细致入微地关心宠物需求。
很多寵物的主人已經不能滿足僅僅爲寵物准備專門的食物,平衡膳食的概念也被引入寵物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必須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都要有適當的比例。甚至出現了寵物護理學院這樣專門教授寵物主人怎樣給自家寵物平衡膳食的機構,院長梅建勳博士認爲有些寵物主人有些過于溺愛寵物了:“他們表現得太溺愛,害怕營養不夠摻加著其它肉類一起喂食,或者很少的運動量,導致很多寵物出現了肥胖問題,去年每100例來寵物醫院看病的寵物就有13例是由寵物肥胖引起的疾病。”